产业基地总体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北起六环路,南至魏永路,西至永定河畔,东临京开高速公路。一期产业用地9.67平方公里,已经取得控制性详细规划。园区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开发空间。
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是21世纪世界经.济的“钻石产业”。北京不仅是全国生物工程和医药产品研发、检定、评审、监管和临床应用的中心,又是全国最大的药品流通、消费市场,发展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北京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002年初,北京市政府颁布《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振兴纲要》;7月,北京市进一步将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制造业的四大重点产业之一;10月,北京市政府市长办公会议决定:建设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基地选址在北京大兴工业开发区;北京大兴工业开发区要重点发展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大力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入驻基地。12月31日,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建设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的通知》,正式决定在大兴工业开发区建设该基地。2006年1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北京生物医药基地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五批审核通过,进入国家级开发区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科技园区”。
产业基地主要由四类功能区组成:
研发与企业孵化区:吸引国内外科研院所和高校入园建立研发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建立一批关键技术的中试放大平台,加速生物科技成果的转化,孵化出具备产业化开发条件的技术成果和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
生产加工区:引进和新建一批企业,针对不同生物工程和医药产品,建立产业化开发和生产基地,带动园区快速发展;
贸易物流区:建立和完善贸易、商业、金融、法律、咨询、信息等服务体系;
生活服务区: 逐步建立商住、教育、娱乐、医疗等服务体系。
自然环境:
自然: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位于北京南部的绿海之中,永定河东侧,东经116°、北纬39°,平均海拔39米,大气环境优良;
气候: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5℃,常年平均降水量为568.9毫米,年平均风速2.6米/秒;
地质:永定河冲积平原,基底为古生代稳定积岩 ;
水文:临近埝坛水库和南水北调干渠,水资源有保证。
生活环境:
产业基地距北京中心区域20公里,北京中央商务区、使馆区、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区、以及完善的商业服务、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体系为产业基地提供了现代都市生活环境。
产业基地毗邻北京市大兴新城,依托完备的市政设施和生活配套条件,形成了良好的国际投资环境。5公里半径内有各类别墅公寓、商场学校和高尔夫球场等休闲设施,有各类大中小学校
产业环境:
北京是中国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科研中心,有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国家食品与药物监督管理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等生物医药研究临床教学和管理机构,人才聚集,科研成果丰厚,为产业基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和创新能力。产业基地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大兴区域内已有生物工程与医药企业和研发机构82家,其中包括三元基因、协和制药在内的企业73家,研发机构9家,占全市同类企业总数的25%,产值近23亿元,占全市总量的28%。目前,产业基地已引进生物医药项目28个,初步形成了如下产业格局:
以国家兽医微生物中心、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和中国生物药品检定中心为龙头,使基地成为食品、药品和兽药检定及技术执法核心区域;以中国中医研究院、国药集团、同仁堂集团、绿谷集团为龙头,形成中药研发及生产核心区域;以三元基因、北生药业为龙头,形成生物制品生产及研发核心区域;以恒利制药、协和制药为龙头,形成化学药生产及研发核心区域;以双鹤药业、麦邦医疗设备、浚达丰医疗器械为龙头,形成医疗器械和制药设备研发及生产核心区域;以军事医学科学院药物所、中国医科院药物所为龙头的药物研发创新核心区域。
基础设施:
供水:基地用水由标准水厂供给,水质符合国际饮用标准;
排水:雨、污分流排放,建有日处理6万吨污水厂;
供热:集中供热厂满足企业生产、生活供暖供气需要;
天然气:天然气管网入区,气源充足;
供电:保证110KV工业用电;
道路:城市道路标准,路网合理完善;
互联网:宽带网络接通;
电信:设有电信支局,提供国际、国内电话、电报、信息等多项服务;
土地:平整无障碍物。
交通环境:
航空:距首都国际机场40公里。首都国际机场是国内最大的航空港,已开通国际航线114条,国内航线136条。年客运能力5000万人次,货运能力75万吨。
海路:距天津新港90公里。天津新港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国际贸易商港,与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通航,拥有中国第二大集装箱码头,年吞吐能力达100万个标准集装箱。
铁路:距大兴黄村火车站 1.5 公里,距北京火车站25公里。
公路:产业基地位于京开高速路与六环高速路交汇处,六环高速路在产业基地内有两个出口。
轻轨:规划中的轻轨4号线直达产业基地,预计2008年开通。
该园位于北京石景山区,处于北京五环路科技产业发展带上。园区以现有空间为基础,将向东、西两侧继续拓展,在产业布局上以微电子产业和软件产业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工程、医疗器械、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在与首钢公司配合共同努力中,已争取到在首钢NEC一期工程的西侧建设“8英寸0.25微米集成电路生产线”的项目,并逐步在首钢NEC东北部建设一个微电子研发中心,形成科研—开发—生产整体配套的发展格局。
与国际接轨的高科技产业园
园区以建设北方微电子基地为核心,大力发展微电子产业,带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创造完善的投资环境,成为吸纳科技人才、吸纳高新技术、吸纳多方投资、具有与国际接轨的新型管理体制的高科技产业园。
科技、人文、生态和谐
园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整个区域的建筑既有中国本土文化的神韵,又充分展示现代建筑的艺术魅力,格调清新、典雅、亮丽。
园区科技与人文相结合。科技开发和人文科学为特色,既展示科技创新精神,又体现人文特色,强调科技与文化的完美结合。
园区突出绿色环保特色。在总体设计和建筑物单体的功能、构造上,充分利用成熟的节能、环保、新能源技术,体现先进的绿色生态理念。
园区按照国际一流水准,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建设原则。充分进行个性化和人性化设计,寓便利于设施之中,寓情趣于环境之中,把园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创业环境宽松、管理运营国际化、生活服务现代化的新型知识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