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出口退税千亿元博弈 综合退税率或将上升至13.5%
发布时间:2009-06-10 浏览量:503

按照2008年的出口测算,足额退税意味着财政多支出退税款1600亿元,因而,财政部一直持有异议,认为在政府赤字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这样的调整将使中央财政难以承受。

最终的政策天平将倾向何方,也许还需要等待。

出口退税税率最快将于本周迎来10个月以来的第七次上调。经此次调整后,综合退税率将由目前的12.4%上升至13.5%。

这距离之前热议的“出口足额退税”只有一步之遥。商务部人士称,如果出口形势继续恶化,除去“两高一资”的产品,“不排除对出口产品足额退税的可能性”。

这是稳定外需一揽子方案中的一部分。上周,商务部副部长钟山表示,上半年出口负增长已成定局,目前应尽最大努力保持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

“稳外需”
业内专家称,这表明,自去年金融海啸爆发至今,中国政府对外需的关注正从之前过于单一强调内需,转向现在的高度重视外需。

6月3日,商务部副部长钟山公开表示,上半年出口负增长已成定局,短期内迅速扭转的难度加大,下半年外贸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为稳定出口,中国从2008年8月开始逐步提高出口退税率,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中国在5个月的时间里四次调整了出口退税,先后受惠的行业包括纺织、服装、模具、箱包、机电产品等。

2009年伊始,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仍在深化。一些外贸企业称:“去年还有之前的订单来做,真正的危机从2009年开始。”在此局势下,中国开始第二波出口退税率调整。

2月,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5%.两个月后,再次提高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并将调整范围扩大至轻工、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和电子信息等行业。

不过局势仍在恶化。2009年前5个月,出口从去年同期的20%以上的增长变成20%的负增长,大多数出口型企业对前景持悲观态度。一位企业主说:“现在可能会是底部,但是我没有看到任何好转的迹象。”

5月27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稳定外需的六项政策之一,即是“完善出口税收政策,继续支持具有优势的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高科技产品出口”。

由此,足额退税也再次进入决策部门的视野。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前不久,商务部财务司曾提交了一份《确立出口足额退税制度》的报告,在商务部内部讨论。

这份报告建议,除“两高一资”产品外,应尽快实现出口足额退税,并将这一制度稳定下来。报告称,这有利于形成稳定、可预见的出口制度环境。报告同时建议,由中央财政承担全部出口退税。

或许只是巧合。上周,原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也提出,为支持地方出口,可以考虑把地方上承担的7.5%的出口退税由中央来负担。

“第七次”

据商务部相关人士透露,针对轻工产品和食品的出口退税调整方案,最快将于本周公布,此后,针对机电等产品的调整方案也会陆续发布。

据透露,较之前六次,此次出口退税涉及面更广,力度更大,其核心原则是确保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保持不变。“虽然在增速上已经达不到今年年初制定的目标,即出口与GDP同步增长,但至少在份额上不能低于去年的水平。”商务部人士说。

这已是自2008年8月以来,10个多月中决策层第七次提高出口退税率。6月4日,上述商务部人士说:“这一周我们都在加紧落实上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下来的稳定外需的6项政策措施,出口退税政策是其中的一项。”

市场人士原本预期,最先需要调整出口退税的是机电行业,不过本报获悉,相关高层指出,出口退税更需要在确保民生、就业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使得轻工、食品行业率先列入调整名单。

对此,第一纺织网总编汪前进说,最主要的压力还是整体的需求在下降,这并不是我们靠出口退税就能解决的。也有企业人士表示:“退税政策只能惠及一时的困难,长远来看,最发愁的仍然是订单。”

商务部消息称,经过此次调整,综合出口退税率将由目前的12.4%上升到13.5%。这与近日热议的“出口足额退税”仍有一步之遥。不过另一位商务部官员称:“如果出口形势继续恶化,除去‘两高一资’的产品,不排除对出口产品足额退税的可能性。”

“足额退税之争”

商务部一位官员透露,事实上,从去年第四季度起,商务部多次在相关协调会议上建议,对大部分出口商品实行足额退税,停止将出口退税作为调整外贸的手段。

从今年4月份开始,相关商会,广东、青岛等多处的外贸重镇就已经向商务部提出了“出口足额退税”的调研报告,商务部内部包括财务司、产业司在内的多个司局也数次召开相关的研究会议,并将研究报告呈报到陈德铭的案头。

不过目前,对于足额退税,商务部并没有明确的说法。上述官员称:“不可能对全部行业的出口退税都实现全征全退,只是会在重点行业的重点产品中予以实施,出口全额退税这样的做法在操作中也不能完全实现。”

不过另有官员则表示“nothingisim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如果外贸形势继续恶化下去,除‘两高一资’之外的产品实现足额退税并非没有可能。”他说。

中国目前的综合出口退税率为12.4%。2007年出口产品增值税实际征税水平是15.3%,如果将综合出口退税率上调到15%,基本实现足额退税。这意味着在七次调整后,还有1.5个百分点的上调空间。

据测算,目前实现足额退税的出口产品仅占总税号的10%左右,约90%税号的产品没有足额退税。

另外报告显示,自2004年以来陆续下调与取消“两高一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也减少了财政支出压力,按2008年出口情况测算,这一改革减少出口退税资金约810亿元。

不过,财政部对此一直持审慎态度。财政部人士测算,综合出口退税率由12.4%提高到15.3%,按照2008年的出口情况,实行出口足额退税将增加出口退税资金1600亿元左右。在政府赤字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这样的调整势必继续加大财政负担,中央财政难以承受。

上述财政部人士称:“2009年财政预算出口退税6708亿,今年1-2月出口退税额就同比增长了39.8%,这还是在出口额下降的情况下。这么调整财政压力太大了。”

1999年至2002年,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大规模提高出口退税率,出口退税的应退税额年均增长36.3%,中央财政收入实际增长率仅有18.2%,这导致大量出口退税欠款,企业无法及时获得退税。2002年底中国累计出口退税欠款高达2477亿元,直到2004年这些钱才还完。

但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隆国强认为,当时是特殊情况,财政比较困难。相比之下,现在的财政状况有很大的改善,而且目前“保民生,保就业”是重中之重。

商务部那份《确立出口足额退税制度》报告也支持隆国强的观点。报告称,目前出口产品增值税实际征收率已经达到15.3%,实行出口足额退税并不会超出从出口产品中已经征收的增值税。

报告称,上调出口退税率,出口部门就业与收入增加,会拉动内需增长,带动进口增长,从而增加进口环节税和其他税收收入。报告援引的数据称,进口环节税一直高于出口退税,2008年的数据显示,进口环节税比出口退税多出1525亿元。

正因为认为“钱不是问题”,上述报告还建议,将2008年地方分担的出口退税资金作为上限,以后不再增加地方政府的分担规模,由中央财政完全承担新增的出口退税。

也有经济观察人士称,在外需不足的条件下增加退税对出口的促进作用不大,补贴了外国人不说,还容易落人以把柄,引发贸易摩擦。

不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隆国强称,出口退税是最让他们无话可说的一项政策,“因为这是被WTO规则允许的”。

根据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定,只要退税额不超过已征税款,出口退税并不成为出口补贴的条件。隆国强因此认为:“出口退税是一种中性政策。出口退税不足额,就会令本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实质上是对本国出口的一种歧视。”

而这一点或许是财政部与商务部最大的分歧。“出口退税应该是调整出口规模和结构的手段,WTO说的那个原则是最高限,每个国家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不做到足额退税。”一位财政部人士说,“在这个问题上不能跟国外这么直接比较。”